The 10th World Mycotoxin forum 第十届世界霉菌毒素大会(二)

时间:2018-03-15    点击:2581

Day 2

第二天会议为分会场同时进行,主要有毒素毒理研究,毒素检测,不同地区毒素风险现状,毒素管理和控制技术等内容,因此在此有选择性的关注重点内容。


来自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Anthony Adeuya 博士介绍了美国对毒素/有毒物质的法律规定条文,列举美国呕吐毒素的控制标准,面粉等小麦加工产品的呕吐毒素含量不得超过1000ppb,而去掉胚芽并干燥后的玉米粉产物的呕吐毒素不得超过2000ppb,玉米及玉米皮等加个副产物呕吐毒素不得超过4000ppb,用于爆米花等食品的不得超过3000ppb。美国FDA将主流的几种毒素列为日常检测指标,霉菌毒素检测采用包括串联质谱分析法等多种确切有效的方法。


来自法国图卢兹大学的Philippe Pinton 博士详细的讲解了麦角碱毒素的毒性毒理及其带来的危害问题。很多谷物和饲草都容易遭受麦角碱污染,不良的气候变化和不合理的田间管理方法都会带来麦角碱的严重污染。麦角碱的毒性效应主要是对外周围和中枢神经的破坏,麦角碱中毒,轻则对动物的采食,增重,肢体外观有破坏,重则器官产生坏疽并出现痉挛症状。如动物肢体出现灼焦和发黑等坏疽症状,或者出现抽搐、运动失协、呼吸困难、脉博加快、瘫痪和痉挛等症状。麦角碱的污染在欧洲和北美非常常见,法国80%黑麦的麦角碱超过500ppb,70%超过1.2ppm ,欧洲60%食品样品检测出麦角碱,加拿大硬麦的麦角碱污染也是常见问题。麦角碱的限量标准目前还没有,欧盟将来不久会设立该标准,现有的标准是每千克食用麦类谷物中受麦角菌污染的量不超过0.5克,饲用谷物不超过1.0克。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刘阳博士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区霉菌谷物毒素污染特点、现状和脱毒技术的研究进展。刘博士详细介绍我国谷物种植分布情况,饲用谷物的需求和贸易现状,贸易货物的霉菌毒素污染情况等。我国食物霉菌毒素控制标准自1981年起制定,由只限定黄曲霉毒素发展到2017年限定黄曲霉毒素B1、B2,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等。我国饲料霉菌毒素控制标准自2001年起制定,由只限定黄曲霉毒素发展到2017年限定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T-2毒素等。刘博士还报告了我国关于霉菌毒素开展的973等项目取得的众多成果。


来自法国的lsabelle Oswald 博士分析了多种毒素共存的协同毒性效应。一种谷物可由多种霉菌污染,一种霉菌可代谢产生几种毒素,因此多种毒素同存在于食物中是常见的。对动物而言,几种霉菌毒素协同作用对机体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危害比一种毒素单独作用或几种毒素单独作用的简单相加要大。一些研究证实了多种毒素毒性协同作用是存在的,但很难科学解释具体的协同机理,因为缺少大量的剂量依赖的动物试验来证实。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王金全博士在下午的全体会议中带来精彩报告,报告题目是中国和欧盟霉菌毒素脱毒剂的有效性评估。王博士指出霉菌毒素脱毒剂必须具备的特征,分析了我国与欧盟之间关于霉菌毒素限量标准的区别,阐述了霉菌毒素脱毒剂在欧洲和中国市场上的使用现状,包括吸附和生物转化的脱毒剂等,报告了不同脱毒剂有效性评估结果。我国目前在反刍动物饲料中广泛使用吸附剂进行脱除黄曲霉毒素,但在猪饲料中的镰刀菌毒素脱除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



Day 3

第三天会议为全体会议,会议时间半天。大会提出的问题是:现有的品种选育和田间管理、仓储管理、食品加工技术仍难以将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全部清除,为此,能否综合现在最先进的生物技术、运算工具、竞争激励机制等将霉菌毒素脱毒技术提供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因此此阶段会议主要是讨论整个食品供应链中霉菌毒素脱除技术水平如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来自荷兰wageningen大学的Monique 博士表示现在各种各样的竞争机制被广泛用于各行各业来解决很多难题,竞争机制也可以应用于农业中。首先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食品和饲料的质量溢价和折价机制,继而引入优胜劣汰竞赛法则,引导种植户更好应对天气与疾病的变化,调控良性循环,解决霉菌毒素等质量问题。


来自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的Dilantha Fernando 博士根据他的研究成果表示加拿大的春小麦的镰刀菌浸染和D3G毒素污染是常态问题,镰刀菌易感的作物中D3G与呕吐毒素的比率要低于那些抗镰刀菌作物,由此可见抗镰刀菌作物品种的选育对于D3G(隐蔽性镰刀菌毒素)的产生是有良好抑制作用的。他的结论是,更多使用那些未知机理的植物抗病防御系统能将镰刀菌毒素污染降低到更低水平。


来自荷兰maastricht大学的Luisa Bortesi 博士介绍了用分子剪刀技术降低谷物霉菌毒素的研究。分子剪刀其实是某些特殊的限制性内切酶(SSNs),这些酶能够在DNA上寻找到特定的“切点”,认准后将DNA分子的双链交错地切断。Luisa Bortesi 博士解释了SSNs如何将DNA中的产毒基因剪断敲除,从而通过分子生物技术降低谷物的霉菌毒素含量。


大会由Rudolf krska先生总结,他总结了本次霉菌毒素国际大会的五点收获:1.气候变化是霉菌毒素污染的最主要因素;2. 安全有效的脱毒剂是必不可少的;3.生物组学技术是控制霉菌毒素的良好手段 ;4.霉菌毒素控制需要系统的管理策略;5.先进检测技术是控制霉菌毒素的有效武器。


阿姆斯特丹中心

江苏奥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愿景:成为全球领先的霉菌毒素解决方案专家

地址: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食品园大道2号

Copyright © 江苏奥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51433号

邮编:211225    电话:025-56211118    传真:025-57251588

企业邮箱 后台管理 技术支持:智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