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6月 饲料及原料霉菌毒素分析报告

时间:2018-08-01    点击:1788

霉菌毒素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动物生产和食品安全,而且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随着人们对霉菌毒素危害认知的不断加深,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状况也成为了养殖场、饲料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关注点。而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程度是无法通过品质外观检测进行判定的,只能通过专业的实验室检测分析。江苏奥迈作为江苏省霉菌毒素检测研究中心一直密切地关注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状况,统计分析了2018年1—6月饲料及饲料原料样品中霉菌毒素检测结果,为同仁提供参考。


1. 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

2009年针对亚洲地区饲料的霉菌毒素检测结果发现,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检出率非常高,黄曲霉毒素的阳性检出率高达96.1%。张自强在中国的11个省份抽取了1013份饲料原料样品,用ELISA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的检出率为99.51%,其中195份玉米样品的黄曲霉毒素B1的检出率为97.59%。本研究对从2018年1—6月收集到166份玉米、小麦、豆粕、鱼粉和麸皮等饲料原料样品进行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检测,从表1可知,黄曲霉毒素B1的检出率为100%,阳性样品平均值为10.01μg/kg,最高值高达79.55μg/kg,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污染严重;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率为99.73%,阳性样品平均值为190.20μg/kg,最高值为2830.82μg/kg,远高于国家规定的最高限量标准;呕吐毒素的检出率为99.73%,阳性样品平均值为1310.97,最高值为6430.61μg/kg,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污染严重。总体看来,2018年1—6月我国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水平高,对饲料的品质影响较大。

玉米是猪饲料中主要的能量原料。作为重要的原料,饲料中玉米的使用量一般在50%以上,除提供能量外还在配合饲料中提供约30%左右的蛋白质。一般而言,保障玉米的质量安全和稳定是保证饲料质量的关键。而玉米在种植、收割、贮存和生产加工过程中很容易遭受霉菌的污染。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下,特别是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和阴雨季节,玉米中的霉菌迅速滋生,产生大量霉菌毒素。

本研究检查分析2018年1—6月玉米和玉米副产品中霉菌毒素含量变化,从图1可知,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含量与季节变化存在一定关联。1—4月国内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小,玉米中的霉菌毒素含量不高,变化不大,而随着5月气温回升,降雨增多,玉米霉菌毒素含量快速升高。因此,在温湿度回升的季节,需加强玉米的仓储管理。


201816月,收集到来自山东、河南、江苏、江西、湖北和四川等的玉米副产品样品31份,进行霉菌毒素检测,结果表明,玉米副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检测率均为100%。从表1可知,呕吐毒素是玉米副产品中污染极为严重的霉菌毒素,不论是阳性样品平均值还是阳性样品中值都超过最高限量,污染严重。因此在使用玉米副产品作为饲料原料时要格外关注原料的霉菌毒素污染状况。



2. 猪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

猪饲料占我国饲料产量的半壁江山,猪饲料品质直接关系我国养猪业的发展。本研究分析了从2018年1—6月采集到的153份猪饲料样品中霉菌毒素含量,结果表明,各猪料中呕吐毒素含量偏高,其中育肥料和空怀母猪料中呕吐毒素超过国家饲料卫生规定,存在严重的使用风险;仔猪料、育肥料、空怀母猪料、怀孕母猪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不高,但哺乳母猪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偏高,由于哺乳母猪刚经历了剧烈的生理应激,该阶段采食霉菌毒素含量偏高的饲料,会直接影响母猪的采食量、奶水质量和体况的恢复,并且哺乳仔猪的生产性能也会受到影响。

小结:

饲料及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呈现普遍化,某些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超标严重。在购买和使用大宗原料时除检测分析营养指标外,还应关注霉菌毒素含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玉米等常规原料霉菌毒素污染具有一定的气候相关性,在高温高湿季节更应格外关注玉米霉菌毒素污染状况。当前各品种猪料中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控制在较低水平,但呕吐毒素含量依然居高不下,育肥料和空怀母猪料中呕吐毒素存在超标的现象。因此,当前猪料生产应加强呕吐毒素控制。

江苏奥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愿景:成为全球领先的霉菌毒素解决方案专家

地址: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食品园大道2号

Copyright © 江苏奥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51433号

邮编:211225    电话:025-56211118    传真:025-57251588

企业邮箱 后台管理 技术支持:智拓网络